开化县人大常委会关于茶产业发展情况专题询问实录-凯发k8国际首页

 凯发k8国际首页开化新闻网

开化县人大常委会关于茶产业发展情况专题询问实录

2023年10月19日 16:39

  开展茶产业发展情况专题询问,是开化县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茶统筹”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县委“1151”工作体系,牢记殷殷嘱托,聚焦战略跑道,以硬核举措推动茶产业全面振兴的一次重要履职实践。9月28日,召开了茶产业发展情况专题询问会,专题听取了县政府关于茶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围绕县委关切、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了询问,县政府及相关单位作了认真答复。现将专题询问会上询问的问题及答复予以刊登,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监督。

  张孝萍委员询问:开化龙顶早在1985年就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20年前,平均单价就接近300元。如今,劳动力、物价成倍上涨,但平均单价仍在原地踏步,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种茶的积极性,请问县农业农村局,我们的好茶叶为什么卖不出好价格?

  县农业农村局答复:开化龙顶单价上浮不多,卖不出好价钱,主要有六方面原因:(一)从整个大环境来看,茶叶市场竞争较20年前更为激烈,特别是近年来,受到云贵川等绿茶大省以及省内安吉白茶、越乡龙井、丽水香茶等茶叶品牌的冲击,在市场消费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开化龙顶市场占有率呈现缩小趋势。同时受疫情影响,整体市场呈现消费降级,也导致开化龙顶价格上不去。(二)从品种上来看,我县茶叶良种率不足60%。主要以鸠坑系列为主,其余为福鼎、翠峰等。福鼎、翠峰等品种引进于90年代,虽具有产量高、芽头饱满、产品外形好看等特点,但品质不高、香气滋味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开化龙顶名优茶的特色呈现,不能满足当前市场需求。(三)从品质上来看,家庭作坊式加工厂众多,加工标准化提升还存在较大问题,加工水平参差不齐,茶叶品质不稳定。另一方面,一些茶企为迎合市场,过度追求色泽等,忽略了口感、滋味等品质。(四)从品类上来看,目前,我县主要以开化龙顶名优绿茶为主,钱江源“开门红”红茶为辅,其他黑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等茶类虽然有生产,但产量不高。适合年轻人的茶产品缺乏,精深加工领域更是未涉及。(五)从品牌上来看,多年以来,开化龙顶作为区域公用商标一直为广大茶企、茶商使用,商标授权、品牌管理不规范,导致外界对开化龙顶的品牌识别度、认同感有所下降。与其他浙江十大名茶比,我们品牌价值增长缓慢,名气和知名度远不如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等。(六)从市场上来看,县内茶企营销模式上过于传统、单一,主要销售群体为老客户,只能维持现状,市场拓展能力有限,导致传统的长三角市场占有率不断萎缩,网络平台等新兴市场又抢占不足。

  沈利明委员询问:刚刚提到了茶叶的品种问题,请问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品种改良方面,你们是如何考量的?

  县农业农村局答复:我们主要按照“引进一批、选育一批、推广一批”的工作思路,通过鸠坑群体种保护提升、适制性品种推广、特色化品种选育,不断调整我县茶树品种结构,推进良种化迭代更新。(一)保护提升鸠坑群体种。加强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以及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将齐溪设立为鸠坑群体种种质资源保护区,选择基础好的茶叶生产基地,按照集中连片原则,提升改造低产鸠坑群体种茶园。(二)引进适制性优良品种。开展课题研究,对开化不同地区茶叶及不同茶树品种进行品质特性研究,找到适合制作开化龙顶及钱江源“开门红”的茶树品种。与中茶所合作,加快推进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引进龙井43、中茶108、春雨一号等茶树优良品种。计划到2025年,全县茶树良种率达到65%以上。(三)加快特色品种选育。之前,我们与中茶所合作,培育出了“中茗2807、中龙22、中龙113”等3个本地特色新品种。2022年,完成了“中茗2807”的品种登记,建成了2个良种示范基地。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做好示范推广。

  沈利明委员追问:刚才提到已筛选培育的品种主要有“中茗2807”“中龙22”“中龙113”,请问县农业农村局,这些品种的特性如何?适合加工制作什么茶叶?

  县农业农村局答复:这三个品种中,“中茗2807”为中茶所选育在开化推广试验的品种,“中龙22”“中龙113”为开化本地群体种选育的品种。(一)“中茗2807”为特早生品种,发芽早,产量高,环境适应性强,适合制作开化龙顶、香茶、红茶,加工成茶花香明显,滋味鲜爽度高。(二)“中龙22”发芽较“中茗2807”晚,可以搭配种植实现错峰生产,芽头肥壮,茶毫多,适制绿茶(单芽)、红茶和白茶,加工成茶鲜爽度高,香气高鲜,绿茶带有花香,红茶和白茶带果香。(三)“中龙113”为黄化品种,与前两个品种相比发芽较晚,适合制作绿茶、红茶,鲜爽度高,加工成绿茶栗香明显。

  童顺尧委员询问:品质是决定价格的重要因素。当前,县内茶企以小作坊居多,品质把控意识不强,加工工艺落后,也造成了品质不稳定等问题。请问县农业农村局,如何加强品质管控,提升茶叶的品质和品味?

  县农业农村局答复: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强化茶叶品质管控:(一)强化源头管控。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打造绿色生态茶园,逐步实现茶园全域绿色。以数字化为抓手,打造智慧茶园、数字茶园,在茶园配备虫情测报系统、微喷灌水肥一体系统、无人机植保等设备,实现茶园管理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从源头做好质量管控,保障茶叶品质。(二)推动标准化生产。坚持“标准兴茶”“质量兴茶”,加大开化龙顶和钱江源“开门红”技术标准推广力度,把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纳入全程标准化管理,开展加工标准上墙。同时,强化培训,不定期开展全县茶叶加工技术交流、现场观摩、茶叶品鉴等活动,通过比学赶超,全面提升茶叶加工整体水平,确保产品符合标准。(三)发展共享茶厂。我县茶叶加工厂呈现小作坊多、规模小、分布散、加工水平低的特点。接下来,我们将要以培大育强为导向,鼓励和支持标准化、现代化、智能化茶厂建设,择优发展sc认证茶企成为共享茶厂,为家庭作坊、合作社等主体提供茶叶代加工服务,全面提升茶叶加工整体水平。

  童顺尧委员追问:全县茶叶加工企业中,有完整流水线的仅10余家,普遍存在规模不大、实力不强,辐射带动力弱等问题,与周边县市区差距较大。请问县经信局,如何通过政策手段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县经信局答复:经过前期深入走访,了解到我县茶企规模不大、实力不强,辐射带动力弱,主要是成本高、拓市场难等原因所致,成本高表现在深加工不足、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低,成本相对较高;拓市场是重中之重,也与品牌效应发挥有关。我们将通过做好“育、改、拓、聚”四篇文章来引导茶企做大做强:(一)育大企业。坚持“企业主导 政府引导”原则,动态完善茶企业培育库,引导3家企业向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对首次月度新增、年度新增纳入规模以上统计的工业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企业20万元、10万元。对年营业收入首次达到1亿元、5亿元、10亿元、20亿元、30亿元的企业,分别给予其经营者10万元、20万元、40万元、80万元、160万元奖励。(二)改造技术。根据开化龙顶行业标准,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提升企业规模和能级。对属于工业的新办茶企新建项目、规模以上茶企技改项目设备投入分别达到1000万元、500万元以上,按其购置设备投资额的5%予以补助。(三)拓展市场。支持茶企走出去,多参加相关行业展会、交流会,拓展市场。对经事前备案参加境内、境外(代参展)展会的茶企,给予展位费80%和交通、住宿费(公务标准内)50%补助。鼓励茶企开展线上销售,多渠道增加销量、提升知名度。对开展线上销售的茶企按其年网络销售额3%给予奖励。今年万成茶业通过参加展会开辟新市场,1-7月出口同比增长880%,产值同比增长505.8%。(四)聚集产业。结合我县糖醇产业、水产业资源禀赋融合发展茶产业,招引和谋划与糖醇(无糖饮料)产业契合度高、协同效应强的项目,瞄准茶食品头部企业开展产业链下游精准招商,实现水、糖醇、茶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打造特色的糖醇(无糖饮料)产业链。对招引来的项目设备投资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可实行“一事一议”。

  童顺尧委员追问:县里已经高度关注我县缺少茶业龙头企业的问题,2022年11月,成立了浙江龙顶茶叶有限公司,作为龙顶振兴的重要举措。请问县两山集团,龙顶公司的发展战略是什么?下一步有什么工作计划?

  县两山集团答复:两山集团下属龙顶公司以龙顶振兴为目标,坚定“重运营、强品牌、拼市场、多品类、分层次、全链条”强企举措,打造开化龙顶的茶品牌、标准、科技、销售、应用中心,力争成为全县茶产业龙头企业,实现龙顶振兴、茶企壮大、茶农增收的多赢局面。下一步计划完善公司组织架构建设,组建精干经营团队,完善企业基础管理制度建设;举办名优茶推介会、品鉴会,开通线上平台企业自营账号,进行品牌宣传、产品直播,扩大品牌影响力;围绕“三茶统筹”理念,推进集宜机化茶园、共享茶厂、数字茶仓、品牌运营中心、直播中心、茶文化培训中心等为一体的开化龙顶茶全产业链建设项目建设;成立茶青专业合作社,在源头上掌握优质茶青资源,新建和改建茶园500亩,带动茶企、村集体、茶农增收致富;按照“红绿并举、青白并进”理念发展多品类产品,巩固绿茶,发展红茶,引进青茶,推广白茶,并按照“高端引领品牌、中端提升效益、低端助农增收”不同需求,巩固提升名优茶市场,积极开拓大众茶批发、饮料茶供应链业务,迅速做大茶叶销售量。未来两年,将完成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一批龙顶振兴的标志性重点项目建设;四年内,在整合全产业链资源的基础上,培育出与头部饮料茶企业、茶叶销售平台形成稳定供应关系,具有较大竞争优势的创新型企业;第五年,启动企业资本化市场改革,建成“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龙顶振兴。

  葛宏培委员询问:品类代表了茶产业的发展方向。当前,开化龙顶主要以采摘单芽、一芽一叶和一芽两叶为主,茶叶采摘期基本在5月上旬就结束了,春茶后续鲜叶的开发利用不足,未能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请问县农业农村局,如何做好夏秋茶综合利用,提高茶园的综合亩均效益?

  县农业农村局答复:近年来,我们提出了“高端茶引品牌价值,大众茶促百姓增收”发展理念,围绕“红绿并进,多元发展”发展路径,在进一步树立开化龙顶旗帜的基础上,发展红茶、香茶等多元品类。针对夏秋茶综合利用率低,亩产效益不高的问题。具体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鼓励开展机采,做好应采尽采。引入机采设备采摘夏秋茶,加快采摘速率,降低劳动成本。机采下来的原料,用于生产香茶等大众茶和茶叶精深加工。(二)改良创新工艺,丰富夏秋茶品类。针对夏秋茶品质不如春茶的问题,加强与高研院校合作,开展红茶、白茶、乌龙茶、香茶等多品类的研发推广,不断改良创新工艺,降低夏秋茶苦涩味等,提升夏秋茶品质,让更多的消费者接纳。(三)助推精深加工,提高夏秋茶附加值。鼓励出口茶企业将夏秋茶作为“味精”,通过精制拼配手段,合理使用半成品茶,充分发挥茶叶原料的经济价值。同时,鼓励精深加工茶企将夏秋茶作为原材料,制成茶饮、茶食、茶化妆品等精深加工产品。

  方卫东委员询问:茶园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石。当前,我县骨干茶园仅6万余亩,还有许多低效荒芜茶园,请问县农业农村局,在盘活低效茶园上,有哪些举措?

  县农业农村局答复:我县山地茶园占比75%左右,茶园管理成本、采摘成本大,特别是近年来茶园管理成本成倍增加,茶农积极性降低,茶园失管严重。下一步,我们将对全县低效茶园进行盘活,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鼓励村集体流转管理。茶园失管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无人管理,接下来,要对全县的荒芜茶园、低产茶园进行一个系统的调查摸底,对于一些条件较好、区位优势强的无人管理的茶园,由村集体进行统一流转、统一管理、统一运营。(二)积极招引主体。立足我县生态优势,积极招引外来茶企打造荒野茶等概念茶,进一步强化荒芜低效茶园的利用。如杭州御野茶业公司已与我们进行多次对接,对开化的茶园非常感兴趣,有初步合作意向。(三)强化龙头引领。发挥本地国企、茶叶龙头企业的标杆引领作用,进一步整合优化茶园资源,扩大公司基地,对村集体流转茶园所产茶叶进行优先收购。

  方卫东委员追问:针对低效荒芜茶园林地化问题,请问县林业局,如何利用林下空间发展茶产业,推进产业融合,提高经济效益?

  县林业局答复:在“两非”政策和茶园上山的背景下,林业部门必须为、也能为我县茶产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为茶产业发展腾挪出林下空间,主要发展以下三种模式:(一)“林园互换”模式。具体说,就是将高山远山已经荒芜的茶园,除保留一部分“百年老茶园”开展农旅融合外,其他大部分适时开展造林,并将园地调整为林地,同时将部分适宜种茶的低丘缓坡调出林地,安排采伐指标,采伐后用于种茶。这种模式尤其适合新引进的重点茶产业项目。(二)“森林茶园”模式。就是选取部分适合种植茶叶的林地开展梳伐,并保持0.2以上的郁闭度,腾挪出的空间用于种植茶园。在保持林地性质不变的同时,实现林下空间有效利用。此模式可结合正在开展的低效林改造,选取低效松林、低效杉林或低效竹林等林下空间进行利用。(三)“油茶套种”模式。今后三至五年,按照省市安排,结合“油茶中央奖补项目”,我县将新种油茶2.2万亩,油茶低改5.3万亩。根据新的技术标准,新种油茶的行间距可达到4米,这样的行间距为油茶、茶叶套种留下了较为适合的空间。同时,“油茶中央奖补项目”配套的水肥一体化设施可以与茶园共享。

  廖明兴代表询问:我县山地茶园占比近75%,现实决定了茶叶的管理、维护、采摘必须依靠人工,由此产生了采摘旺季用工紧缺的问题,请问县人力社保局,你们有什么针对性的举措?

  县人力社保局答复:茶产业是开化的支柱产业。开化龙顶因工艺等要求,普遍靠人工采摘,采摘工短缺主要是春茶期间季节性缺工。缺工问题主要从两方面分析:一是用工端(茶企),要发挥好招工主体作用,保障采茶工工资、食宿等待遇;二是服务端,乡镇和职能部门要发挥好服务主体作用。围绕服务端,下步举措如下:(一)动态建好“两库一网”。每年2月底前,以乡镇为单位走村入户核定采茶工数量,建立采茶工人力资源库;同步建立茶企用工需求库,全面掌握本县茶产业人力资源和用工需求信息,建立“茶工调剂网”,为及时调剂采茶工提供信息保障。(二)联动用好“智享用工”。引导茶企在“智享用工”平台及时发布用工需求,引导劳务经纪人同步上传采茶工资源信息,通过数字赋能搭建线上零工供需桥梁,自主匹配一批采茶工。(三)精准落实好“一对一”调度服务。在春茶采摘旺季,人社局落实茶企专员全天候“一对一”服务茶企,全员下沉一线,每日一对接,实时掌握茶企用工需求、工资待遇等动态数据,为企业牵线搭桥,调剂匹配一批采茶工。(四)充分发挥好365共富协作就业圈作用。加强同“365”共富协作圈的玉山、德兴、婺源、休宁等周边县市人社部门合作,引进一批采茶工来我县采茶。(五)继续兑现好政策奖励补助。继续执行好招引采茶工奖励政策,鼓励县域内外“劳务经纪人”积极为我县茶企招引季节性用工,经人社部门备案的规模茶企,招引10人以上并累计服务采摘7天以上的,每招引1人给予100元奖励;一次引进20人以上并累计服务采摘7天以上的,每招引1人给予150元奖励。(六)牵头建立好部门协同保障机制。梳理研究采茶旺季服务保障问题,及时对接相关部门协同解决。如前几年茶企反馈采茶工抵达茶园交通不便的问题,已协调交通部门在相关公交线路上增设茶园停靠站点,增加临时班车,方便采茶工往返。对类似问题今后将主动跟进,第一时间研判解决,不断优化服务。

  廖明兴代表追问:实践证明,宜机化茶园改造,是降低生产管理成本、提高茶园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请问县农业农村局,在这个问题上你们是如何应对的?

  县农业农村局答复:

  作为山区县,我县茶园宜机化改造难度较大、机械化程度严重不足,目前,我县宜机茶园面积仅为6000余亩。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宜机化茶园打造:

  (一)构建社会分工体系。一方面,成立茶事服务中心,为茶叶主体提供耕作、植保、施肥、机采等服务,降低茶农生产管理成本,目前我县已成立茶事服务中心2家,辐射茶农500余户。对茶事服务中心购置相关机械设备的,按实际投资额的50%予以补助。另一方面,探索建立茶园机械共享合作体系,发展订单式作业、生产托管、承包服务和机采茶园建设到加工的一条龙服务等新模式。

  (二)建立高标准机采茶园。结合衢州市三大百亿产业扶持政策,鼓励茶企进行宜机化茶园打造,建立茶园机采标准示范基地。从茶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始,规范机耕道、操作行,实施喷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设施建设,加大适合茶园机采、修剪、运输等先进装备的引进推广力度。

  (三)强化技术支撑。与科研院所合作,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机采茶园建设标准和技术规程,明确茶园道路、行间距、坡度等宜机化要求,让茶叶主体有标可寻、按标执行。

  郑东红委员询问:前面提到了茶叶的品味问题,品味往往跟消费群体相关联,不少年轻的茶客习惯于线上购茶。目前,我县茶叶线上市场开发严重不足,运营团队及人才短缺,线上店铺存活时间短、体量小。请问县经信局,如何助力企业拓展线上茶叶市场?

  县经信局答复: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人、货、场”三方面,加快推进开化龙顶茶新零售体系建设:

  (一)着力孵化新零售优质“人”才。一是通过前期调研及主播招募,建立基础人才资源库,目前已储备本土主播50人,其中10多人已具备茶叶直播带货基础能力,并在做日常直播实训;二是加强精细化差异化跟踪服务,帮扶企业做好店铺触网和基础运营提升,促进本土达人与企业日常协作;三是通过每季度的主播内部排名赛,商家商品卡优惠补贴等手段,为人才与茶企的双向成长赋能。金凤凰、山里人、御茶客、青藤等企业已与本土10多名新秀主播开展了日常直播合作。

  (二)着力统筹甄选优质“货”源。一是根据网货规格和包装调性为开化龙顶优化设计了5款线上茶叶包装,建立开化县茶产业新零售产品公共素材库;二是邀请抖音大咖国家高级茶艺师、抖音百万主播陆小芊,巨量引擎金牌运营专家、巨量千川中级营销师、抖音电商操盘手何理,为茶企提供一对一指导和实际操作经验分享,加强本地茶企的营销能力。

  (三)着力打造新零售示范“场”景。一是在茶叶市场打造了两层面积280平方米,集线下体验、线上销售及网络直播功能三位一体的新零售示范点,配备直播运营孵化团队;二是通过线上店铺以及直播短视频运营帮扶,新增茶叶网店店铺10家,其中5家已具备自主直播能力。组织开展首届春茶上市原产地直播节,累计完成60场原产地直播活动实战带货,当场促成销量300多件。我们与传媒集团合作,通过举办“开化龙顶、探寻好茶推荐官”短视频创作大赛,扩大开化龙顶的线上知名度、美誉度。

  郑东红委员追问:请问县经信局,如何优化利用大健康数字经济产业园、中国(开化)绿色产品跨境电商示范基地等现有平台和资源,为茶企做好线上推广?

  县经信局答复:据了解,目前宝纳茶叶已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做外贸,作为一个宣传窗口,大批量的还是以线下为主。红茶、黑茶较于绿茶更能讲故事,也可以更好地做跨境业务。为发挥我县现有“一园一基地”作用,为茶企做好线上推广,具体要做到“三个提升”:(一)提升大健康数字经济产业园集聚区功能。一是引导园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茶叶市场线上打造,积极开展技能培训、见习实践、技术指导等工作,每年组织茶叶电商直播人才培训,壮大本地青创人才队伍;二是鼓励园区开展小型供应链体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茶叶电商论坛沙龙等活动,切实提升园区服务质量,引导广大茶叶电商集聚发展;三是重点招引品牌策划营销、达人包装、茶叶电商文创等电子商务配套产业入驻园区,健全茶叶电商配套支撑体系。(二)提升绿色产品跨境电商示范基地开拓区功能。一是开展本地茶叶跨境电商企业培育,做好茶企与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等服务商之间的匹配及对接工作,让企业获得优质高效的服务;二是帮助茶企完成从资质审核、物流和支付开通,到选品同步、海关备案、商品上架等全部手续的办理,并对后续店铺引流、转化提供支持;三是定向邀请相关服务商为我县茶企提供海外网络搭建、爆款短视频制作、红人推广、跨境直播等培训指导。(三)提升开化龙顶新零售示范点转型区功能。一是对有意愿接触内容电商平台的茶叶企业进行一对一上门帮扶,拍摄产品详情,教授店铺后台操作,制定直播规划,协助拍摄短视频,全方位进行跟踪辅导;二是引导企业与主播紧密联系,组织具备带货能力的主播参观企业线下店,茶企携带优质茶产品与主播进行产品分享选品,促成企业与本土主播的长期良性合作;三是帮助企业完成店铺详情页以及产品包装的全面升级,通过组织资源对接会、研讨会、一对一把脉诊断等活动形式,助力茶企打开经营思路,找到产品市场化路径。

  郑东红委员追问:我县茶叶交易以线下交易为主,开化龙顶名茶市场作为主要的交易平台,已于2022年注销,变为马路市场。目前缺少管理主体,配套设施不足,运营较为混乱,影响开化龙顶形象。请问县市场监管局,如何规范提升茶叶市场监管?

  县市场监管局答复:我局将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对接,抓好“四个一”,将茶叶市场打造成规范有序的市场:(一)明确一个市场主体。参照岙滩、华埠农贸市场,对接浙江龙顶茶叶有限公司和县国控资产运营公司,或努力促成其他第三方公司入驻,重新登记专业市场,明确管理主体,全面履行市场管理服务职责,确保市场可持续发展。同时,完善联合整治长效监管机制,特别是每年3-6月份茶叶交易高峰季节和时段,适时增派执法人员,加大对违停车辆的处罚力度,维护市场秩序稳定。(二)确定一个主打品牌。全县规模以上茶企14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300多家,翠峰、福鼎、歌乐等品种约占70%;原先一直以单芽茶为主,2010年重新修订《开化龙顶茶生产技术规程》,将开化龙顶茶分为条形、卷曲形和扁形三种系列,丰富产品类型、提高名优茶产量的同时,也导致外界对开化龙顶的认识不明确。需加强与农业农村局对接,尽快确定一个主打品牌,进一步规范标准化生产加工,加大茶叶市场打假力度,打响品牌知名度。(三)抓实一个有效载体。一方面,对sc获证企业和小作坊实行全覆盖抽检,抽检批次由原来的每年50批次提升至220批次,确保不发生违规使用化学除草剂等行为;另一方面,借助茶叶快检室,加大对茶叶市场经营户、散户抽检力度,确保批批检测、批批合格,让消费者买到“放心茶”。(四)丰富一些文化元素。深入挖掘历史,拓展龙顶文化渊源,通过在市场街区设置茶文化展示牌以及将市场绿化融入茶叶元素等方式让茶文化元素在市场随处可见。同时协助做好茶文化与开化旅游文化融合,充分展示开化的优越生态环境和开化龙顶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

  郑瑞锋委员询问:品牌代表着市场的认可度。前面提到了开化龙顶品牌弱化的问题,特别是通用包装品种比较单一,满足不了市场多元化需求。请问县农业农村局,如何进一步加强开化龙顶的品牌包装管理?

  县农业农村局答复:去年我县已上市六款通用包装,今年1月份试运行,截至目前已订购12.45万套。下一步,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品牌包装管理:

  (一)加强证明商标管理。严格执行《开化龙顶证明商标管理规则》,规范证明商标使用,联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加大打假维权力度,强化执法检查。充分发挥开化茶叶产业协会作用,强化协会监管,构建行业自律公约。

  (二)强化产品溯源管理。将包装管理纳入“开化龙顶一件事”数字化应用平台,通过包装上的茶标信息实现全链条可追溯管控。自2023年春茶开采试运行以来,平台累计注册主体1000余家,发放溯源茶标9万余个。(三)全面征集包装设计。针对包装品种比较单一,满足不了市场多元化需求的问题,启动千万资金振兴龙顶包装设计大赛,对开化龙顶和钱江源“开门红”不同等级产品进行分级分类包装征集,通过赛事寻找最顶尖的设计及创意,推进包装迭代升级。目前,赛事已正式启动,整个赛事预计10月底完成。相信通过此次包装设计大赛,对开化龙顶和钱江源“开门红”品牌价值和辨识度会有很大的提升。

  郑瑞锋委员追问:目前市场上的开化龙顶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私自包装的情况,请问县市场监管局,如何加强品牌包装打假,做好商标权益保护?

  县市场监管局答复:近年来,县市场监管局在开化龙顶商标权益保护、品牌包装打假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应该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2次,检查茶叶生产销售单位、商标印刷单位3家,查扣侵犯注册商标的包装盒74盒,茶叶罐148罐,茶叶包装礼盒袋81个,对5家涉事茶叶生产销售单位开展立案调查,有力震慑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针对刚才提出的问题,我们将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规范商标及包装使用。充分发挥开化茶叶产业协会作用,从严把好商标使用关口,大力推动授权标志使用人100%规范使用地理标志和专用标志,实施严格的品牌使用和退出机制;同时,运用好行政指导手段,对全县439家生产经营单位开展证明商标许可、使用、监管等全过程行政指导,对包装设计、印制、流通等全链条进行管控。(二)加大专项执法力度。结合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整治,加大对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市场、商超等重点领域和中秋、国庆、春节等重点时段加强商标专用权和品牌包装打假力度。重点整治未经许可,在茶叶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开化龙顶地理证明商标相同或近似商标的行为;私制印制、销售开化龙顶商标字样包装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一批侵犯开化龙顶商标的案件。(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本着行政处罚与教育帮扶相结合原则,加强经营户在知识产权侵权和保护方面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诚信经营,杜绝假冒、仿冒等侵权违法行为发生;同时,通过曝光一批典型案例,以案为鉴,从源头上堵截商标侵权行为的发生,逐步建立起开化龙顶商标使用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寿媁委员询问:近年来,我县先后举办“开茶节”“斗茶大会”“全民饮茶日”、重点城市茶叶推介会等系列活动,但传播推荐效果不及预期。请问县传媒集团,如何发挥媒体作用,扩大开化龙顶的市场影响?

  县传媒集团答复:

  我们将认真组织分析研究,进一步明确主攻目标和举措:(一)全员扑上。一是组织领导再强化。成立以集团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两位业务副总为副组长,采访中心、新媒体中心和外联中心主任为骨干成员的龙顶茶产业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龙顶茶产业宣传的统筹、协调、调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细落实落到位。二是责任分工再细化。会同县农业农村局系统梳理茶产业的宣传清单,将任务落实到岗到人到点,以抓铁有痕的力度抓茶产业宣传。三是调查研究再深化。鼓励记者用脚步丈量“茶情”,深入茶企、茶农、茶商了解有关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助力开化龙顶“出圈”出彩。(二)全线发力。一是抓深抓实茶活动宣传。立足于“早介入、早谋划、早部署”,把握好宣传的时间节点,制定操作版的宣传方案,确保茶产业宣传有创意引领、有策划支撑、有活动保障。二是抓深抓实茶故事挖掘。组织新闻记者会同农业农村部门一起深挖茶背后的故事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大力弘扬龙顶茶文化,用心讲好龙顶茶故事,努力把“泡茶待客、千年如此”的龙顶文化传出去、扬起来。三是抓深抓实茶品牌推介。主推“官媒搭台、茶企唱戏”的模式,探索在开化好地方app上增设特色板块,为茶企、茶农、茶商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常态化推介开化龙顶。(三)全媒联动。一是线上线下齐发力。依托报(台)、网、端、微、视开展全媒体矩阵发布,按照“线下推广积极参与、线上宣传全面铺开”,形成多维度、深层次、立体式茶产业宣传新格局。二是县内县外一起上。坚持内宣与外宣同时用力,进一步强化宣传频次、力度,进一步强化与中央、省市级主流新闻媒体的沟通对接,谋划推出一批更具影响力、吸引力、传播力的茶主题新闻报道。三是文字视频一起推。对照对标“选准题材、讲好故事、拍出精品”,全面优化专栏设置,形成“看有画面、听有声音、读有文字”的龙顶文化宣传精品栏目。充分运用文、图、音、视、h5等多种形式,着力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融媒爆款。

  寿媁委员追问:请问县传媒集团,对明年的“开茶节”等系列活动有什么计划和举措?

  县传媒集团答复:“开茶节”是全面展示、推介开化龙顶的重要平台,我们计划从以下三方面发力:(一)在策划谋划上下功夫,开展主题化宣传。聚焦龙顶振兴这一战略跑道,突出茶文化节、茶博览会等县内外重大茶事活动的策划谋划,与农业农村部门一起开展“头脑风暴”,寻找切入点,挖掘闪光点。积极适应受众阅读方式变革,创新报道方式,打造可视化、互动化、沉浸式、年轻态的融媒产品,以新视听展示新气象、新手段讲好新故事,扩大提升龙顶茶影响力。(二)在丰富内容上下功夫,开展滚动式宣传。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资源优势、平台优势、流量优势,围绕茶链条拓展、茶品牌塑造、茶文化挖掘、茶品质提升、茶人才培育、茶氛围营造等开展滚动式宣传,大力宣传开化龙顶,擦亮“茶品牌”。比如,通过开设“茶节·茶事”“茶节·茶人”“茶节·茶业”等专栏,系列化推进茶产业宣传,确保宣传热度不减,全力扩大知晓度。(三)在推进协作上下功夫,开展借力式宣传。落实“1 1 n”工作机制,即1名采编人员紧密对接1家上级媒体,强化沟通交流,强化经费投入,积极争取上级主流媒体的关心支持,共抓共建“资源共享、全媒联动”工作格局,以多屏多端融合播发抢占“信息流”“传播流”主阵地。同时,深入分析开化龙顶的目标市场,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宣传,更好地服务茶企、茶农、茶商,促进茶产业发展。

  张鸿斌委员询问:茶文化是茶产业的灵魂,有文化的茶才能卖出好价格。请问县文广旅体局,在开化龙顶茶文化挖掘上有何举措?

  县文广旅体局答复:一个产品推向市场,品牌文化的打造包括一整套体系。从我们文化旅游部门来说,能够赋予一个产品最厚重的文化能量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这次杭州亚运会,习总书记接待外宾的欢迎晚宴上,给大家展示的就是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深入挖掘龙顶茶文化,申报茶国遗项目。我们将组织龙顶茶非遗传承人,深度挖掘龙顶茶传统茶技、茶俗、茶历史、茶故事等文化资源,力争开化龙顶茶技艺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提升开化龙顶茶文化品牌影响力。

  (二)打造茶旅精品线路,丰富游客茶文化体验。茶文化传播需要载体,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御玺等三个国家3a级景区的产品品质,丰富龙顶茶文化传播内容,增加茶技、茶俗等文化旅游体验项目。同时,在根宫佛国5a级景区南大门推进禅茶业态打造,让游客体验“禅茶一味”的宋韵文化。(三)创新茶文创产品开发,延伸茶文化产业链。在今年几次省文旅厅组织的文创好礼评选中,对我县的文创产品评价是价格太高了。我们茶旅商品也一样,“叫好不叫卖”。要鼓励和引导茶企将茶文化融入产品,设计开发“叫好又叫卖”的茶文创产品,用文创赋能龙顶茶品牌。

  张鸿斌委员追问:茶文化主题节目,能让观众直观感受茶叶的魅力。请问县文广旅体局,如何打造一台具有开化龙顶特色的茶节目,丰富我县茶文化内涵?

  县文广旅体局答复:目前,全国很多景区都打造了体现当地特色文化的一台戏,我们也和很多主体洽谈如何推出属于开化的文化一台戏。开化龙顶一直是我们文艺工作者进行文艺作品创作的重要对象,今年,我们就创作了原创歌曲《香香龙顶茶》。接下来,我们将结合根宫佛国5a级景区业态提升,植入开化龙顶茶文化元素,彰显根城茶韵文化。在景区拥有一定规模客流基础上,再适时推出茶文化一台戏。

  谢向蓉委员询问:人才是提升茶科技、壮大茶产业的关键要素。我县从事一线茶叶生产加工的专技人员,年龄普遍在50周岁以上,乡土人才、茶二代严重短缺,面临青黄不接的问题。请问县人力社保局,如何加强茶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县人力社保局答复:

  要助推开化“龙顶振兴”,下一步重点是实施好“1255”计划:

  (一)“1”是指到2025年,新增1000名茶艺师、评茶员,茶产业相关技能人才总规模突破4000人,高技能人才规模达到500人以上。截至目前,我县有茶产业技能人才2703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99人,茶产业技能人才相对薄弱。今年,我县新增茶产业技能人才480人、高技人才20人,其中石春生在第五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茶叶加工赛项(绿茶类)冠军,荣膺全国技术能手。

  (二)“2”是指到2025年,茶产业人才平台数量达到20家以上,包括专家工作站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截至目前,共有市、县两级茶产业专家工作站5家,茶产业技能大师工作室5家。下一步,要鼓励和支持“茶产业”企事业单位和开设茶产业相关专业的技工学校(培训机构)建设专家工作站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不断拓宽茶产业人才平台。

  (三)第一个“5”是指大力引进茶学相关专业人才,到2025年我县涉及茶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规模达到50人以上。目前,我县从事茶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12人,其中正高1人,副高3人,中级3人,初级5人,今年新引进2名硕士生。下一步,重点鼓励茶企引进茶产业相关人才,在“人才蓄水池”招引中,加大“茶产业”相关专业人才的招聘比例。

  (四)第二个“5”是指通过创业创新培训和平台孵化,到2025年实现茶产品销售类电商企业或团队50家以上,服务于茶产品线上销售。目前,我县茶产业的营销方式主要以传统营销为主,开展电商营销的只有六七家。今年,我县茶产业电商营销取得较大进展,新增20多家线上营销企业,业绩突出的电商营业收入突破100万元。

  谢向蓉委员追问:衢州旅游学校虽然开设了茶艺与茶营销等专业,但人才培养力度还不够大,难以满足我县茶产业发展需求。请问县教育局,如何提高茶产业实用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利用衢州旅游学校这一平台,加大社会层面的龙顶茶技艺培训?

  县教育局答复:县教育局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赋能产业发展,聚焦深化茶产业人才培养,着力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优化专业建设。根据对我县茶产业需求调研,立足旅游学校实际,适时调整茶专业发展方向,重点加强茶叶营销与管理,全面培养具备茶产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接下来,将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度挖掘茶文化,提升与“旅游 ”产业融合度,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助力我县茶旅、茶宿、茶餐等休闲旅游新业态发展。(二)提升师资水平。紧紧抓住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新增“3 2”专业契机,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制定茶专业师资培训计划,下步将邀请温燕茶艺大师工作室进校送教、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同时选派优秀专业老师到浙旅院跟岗锻炼,全面提升学校茶艺专业教师水平。着力完善开化茶企兼职教师师资库,借助茶研究会平台,邀请开化重点茶企茶人,通过开展非遗传承、授课、沙龙、座谈、邀请赛等活动,提升开化茶人专业度与影响力。(三)强化技能培训。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部署。2022年以来,衢州旅游学校共组织开展8期茶艺师培训。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培训力度,力争让全县干部、职工人人都懂茶文化。深化“校村发展共同体”建设,以金星村等为试点,依托农民合作社,参与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精管理、善营销”的新型茶农。(四)打造研学品牌。今年6月,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开化研学基地、福建省评茶师协会开化工作站在旅游学校挂牌成立。下步将合力建成校园茶文化研学基地,学校将在周边种植二十余种茶苗,用于学生采摘实践;学校内规划建设茶博物馆,包括茶文化介绍、手工制茶实践、品茶泡茶体验等项目,服务本校师生教学实践,成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开化向外展示茶文化的窗口。着力营造“人人都是龙顶宣传员”“人人都是龙顶茶艺师”“人人都是龙顶践行者”的良好氛围。

  胡万成代表询问:产业发展离不开土地等要素的保障。目前全县360余家茶叶加工厂(含小作坊),仅17家通过sc认证,县里针对小作坊普遍存在的规模小、分布散、卫生条件差等问题,已经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标准化茶厂建设。但调研中,许多茶企都反映了用地指标紧缺的问题。请问县资源规划局,如何保障茶厂建设用地?

  县资源规划局答复:

  近年来,在各类指标相对紧张的前提下,全县仍保障了大黄山两茶体验馆、国家公园未来茶社区等茶产业项目用地,审批办理醉根艺品——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御玺国家公园未来茶乡村等8个项目,备案设施农业用地共备案茶叶分拣场等附属用房14宗。

  (一)针对茶叶保鲜存储、烘干晾晒等相关用地保障情况。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促进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规定,与农产品生产直接关联的烘干晾晒、分装包装、保鲜存储等用地可以按照设施农业用地进行管理。对符合要求的用地,报属地乡镇备案后,可按照设施农用地使用。

  (二)针对规模化茶叶加工基地的相关用地保障情况。目前,供应茶叶加工用地主要有三条途径:国有建设用地出让、集体使用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国有建设用地出让方面,在符合详细规划的前提下,按程序完成农转用(使用存量土地无需办理)和土地征收后,挂牌出让,摘牌取得,大规模的茶叶精加工基地根据工业平台集聚的相关要求需入园。集体使用方面,在符合详细规划的前提下,按程序完成农转用后(使用存量土地无需办理),可以由村集体组织用于茶叶加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方面,今年3月,我县被列为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县。在符合规划和项目准入的前提下,鼓励按建设用地报批和管理的茶产业项目利用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加强茶产业项目的用地保障。建议项目主体按需选择,与属地乡镇、主管部门做好沟通,按程序申请,我局将会全力配合。另外,省自然资源厅今年专门出台针对山区26县民生及产业项目用地的政策。对山区26县申报的民生及产业项目,省级给予每县限额200亩的新增计划指标支持,原则上每县可申报不超过4个民生及产业类项目。鼓励全社会积极引入茶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本地茶叶企业,用足用好上级用地保障方面的扶持政策。

  叶拥军委员询问:我县历来高度重视、大力扶持茶产业发展,过去5年间,共投入产业发展资金近1.5亿,兑现政策扶持资金近4千万,相较武义、松阳等地力度更大,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请问县财政局,如何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县财政局答复:茶产业是开化县农业主导产业,我县虽财力薄弱,但长期以来县财政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持续加大资金统筹力度,2018-2023年共统筹整合上级及县级资金14888.5万元(含龙顶宣传及研究经费877万元)用于茶产业方面发展。2021年政策兑现1670万元,2022年兑现1220万元。2021年度,我局对2020年度茶产业政策情况开展了绩效评价,评价等级为良,效果不是很明显,主要体现在茶园面积、产量、茶叶价格没有明显提高,没有起到政策补助“四两拨千斤”的效用,因为成本的增加,导致茶农的收入、利润空间都在收紧。下一步,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一)政策如何完善。总的原则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把脉,以目标为导向,精准施策,结合富民增收行动,在政策制定时以提升销售端发展带动生产环节的结构优化调整,推进茶产业升级,实现茶产业发展与农户增收致富有机统一。(二)资金如何补助。总的思路是提升品质,降低成本。要着重从品牌、产业方面考虑,品种的改良、土壤的改善、品质的提升等方面,实现茶园标准化、农事服务中心的抚育社会化、管理现代化。(三)绩效如何提高。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利用好信息化手段,加强对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全过程管理。要对每个项目、每笔资金使用都要开展绩效评价,确保政策高效、项目高效、资金使用高效,要把茶产业作为第一富民产业扶持,充分发挥上级补助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力争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

  王宏涛委员询问:2022年,县委县政府将龙顶振兴列入1151战略体系,致力重塑龙顶辉煌,聚力打造“中国茶叶强县”。请问县政府,我县推进龙顶振兴的目标定位、发展规划、实现路径和组织保障是如何谋划的?

       县政府答复:茶产业是开化农业发展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是助农增收、共同富裕的主导产业,龙顶兴则农业兴、农民富。县政府按照“高端茶引领品牌、中端茶提质增效、大宗茶助农增收”的目标定位,锚定“绿茶是根本,红茶为重点,白茶、青茶为补充,全力拉长茶衍生品链条”的发展方向,科学编制茶产业发展规划、茶园建设布局规划和茶文化发展规划三张规划,接力写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篇文章,推进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服务链“五链融合”,奋力打造中国茶叶强县。力争2023年茶叶产值突破17亿元,全行业产值达到30亿元;2025年茶叶产值突破21亿元,全行业产值达到40亿元。具体实现路径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浓厚产业发展氛围,加快主体培育进度。一是提信心。定期召开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会议,明确部门、乡镇的工作职责,提升各单位对茶产业的重视程度。营造县内品茶饮茶用茶氛围,提振市场主体对茶产业发展和品牌的信心。二是育主体。加大产业主体的培育力度,形成以龙顶公司为龙头,其他茶企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快推进开化龙顶全产业链项目实施,同步做好茶叶销售平台搭建,真正发挥好龙顶公司国企龙头作用。三是强招引。加大对外招引的力度,通过引入基金、其他国企,推动补链项目落地,真正做强产业基础、丰富茶叶品类。四是优组织。加快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茶企、国企之间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明确组织分工。同时,要加强资金保障,用好龙顶振兴专项资金,推动茶产业发展。(二)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快茶园基地提质。一是定标准。加快制定茶叶品类、茶叶种植、茶园管理、茶叶加工和产品分级等全链条、全产业的标准体系,做实产业链前端基础工作。二是育品牌。加快选育品牌、选育良种,提升现有茶园的良种率。三是稳茶园。一方面,推进低效茶园改造,加快茶园宜机化进度,着力破解用工难问题。另一方面,加快森林茶园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四是强服务。做实茶事服务中心,提供从茶园种植、管理,到茶青采摘以及茶叶加工的一体化服务。(三)创新产业发展动力,加快适用技术应用。一是定团队。做实百万茶学资金培育人才和百万聘请首席专家团队两项工作,引进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同时,加大对制茶师、茶艺师以及品茶师这3支队伍的培育力度。二是强机械。做实茶园机械化改造,引进一批适用于开化的采摘机械,建设好共享茶厂,着力解决小型茶企、家庭农场茶叶加工难的问题。三是强科技。加强与中茶所、农科院、农林大等科研院校合作,做好专用茶肥、专属品种、专有拼配等产品、技术研发。四是拓品类。做好强链引链工作,加强项目主体招引,完善产业链条。(四)重振产业发展品牌,加快融合发展速度。一是加强品牌管理。加快推进百万征集包装设计行动,年底前精选出开化龙顶、钱江源“开门红”通用包装12款,明年春茶上市推广使用,实现开化茶叶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价格体系。同时,鼓励茶企在符合开化龙顶、钱江源“开门红”区域公用品牌的前提下,做好企业自身品牌建设,解决开化茶叶“有品牌没招牌”的问题。二是加强宣传推介。坚持“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就是加快茶文化街区和茶叶交易市场建设,加强市场内部管理,吸引更多茶企来开化进行交易。“走出去”就是到省内市场及上海、江苏等有龙顶茶基础的地方进行宣传推介,积极开辟山东、甘肃等北方市场;依托香港茶道总会打开香港市场。三是加强文创开发。积极做好开化茶、瓷、纸、水系列文创产品的开发工作,用文创赋能龙顶茶品牌。四是做实融合文章。扎实推进龙顶茶国家级非遗创建工作,着力打造一批茶庄园、茶旅馆、茶公园、茶街区,丰富茶文化体验感。

来源:   作者:开化县人大常委会   编辑:戴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