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愁 激活记忆 传承文化 建好用好村史馆(学苑论衡)-凯发k8国际首页

 凯发k8国际首页开化新闻网

留住乡愁 激活记忆 传承文化 建好用好村史馆(学苑论衡)

2023年4月24日 16:2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建好用好村史馆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村史馆浓缩着一个村庄的过往,记录着一个村庄的现在,寄托着一个村庄的未来,是收藏保护和开发利用村落历史文化资源、宣传展示村情村貌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更是传承乡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平台。中办国办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传承,支持建设村史馆,修编村史、村志,开展村情教育。”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建好用好村史馆,发挥其存史、资政、育人功能,在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村史馆以其独有的属性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村史馆留存着乡愁,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重要情感属性的场所。村史馆用一幅幅图片记录进程,用一件件物品讲述历史,那些“老物件”的背后往往有着一段难忘的故事,不仅记录着乡村重要的历史事件,也包含着普通群众的记忆。可以说,村史馆既是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的见证,又是后人了解村史、寻根溯源的场所。从这个意义上说,村史馆是传承历史文化、承载浓浓乡愁、构筑精神家园的新阵地,可以成为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新时代十年,广大乡村地区充分挖掘当地资源,着力打造一批以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家风家训、历史典故、乡贤名人为主题的村史馆精品,努力把村史馆建成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博物馆”,留住乡愁、凝聚人心的“加油站”。同时也要看到,村史馆建设中还存在定位不清晰、特色不突出、功能发挥弱等问题。新时代新征程,充分发挥村史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厘清定位,发挥村史馆的存史、资政、育人功能。村史馆建设的定位要准确,要接地气、聚人气,更好发挥功能作用。首先,村史馆应该姓“史”,要紧紧抓住“史”的特性,坚持尊重历史,注重梳理乡村历史。其次,村史馆应源于百姓,服务于百姓。村史馆要通过挖掘村史,充分展现丰富的乡村文化,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创业历程,激发人民群众对建设美好家园的使命感。只有厘清村史馆的定位,才能真正因地制宜,结合乡村特色,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建好村史馆;才能不断发挥村史馆的存史、资政、育人功能,充分体现村史馆延续乡村文脉、保护乡村文化形态、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作用。

  深耕内容,展示村史馆的地方特性。村史馆建设应因地制宜,突出地方个性特色,避免“千村一面”,充分展示所属乡村的独特气质。无论是规模、样式,还是内容、展陈,都不必追求整齐划一,不应千篇一律。要深耕内容,让每一个村史馆都能充分展示所在乡村的历史沿革、村容村貌、人文特色、生活变迁、民俗风情、村民饮食、乡土特产、名人贤士、传说典故、奇特景观等,全面反映乡村的历史变迁和时代风貌,特别是要生动反映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成就。各地村史馆建设要在提升乡土味上多下功夫,用群众视角深度挖掘具有本村特色的历史,用独特的文化符号记录乡村的发展变化,让村史馆成为乡村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

  创新形式,拓宽村史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村史馆要真正体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特性,关键在于提升其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性,以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打造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与村民服务中心、党群活动中心、党员电教中心、农家书屋等整合功能,发挥各自优势,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举办专题展览、讲座,积极主动承担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丰富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可利用信息数字技术,建设数字村史馆,不断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村史馆真正成为留住乡愁、激活记忆、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24日 09 版)

来源:《 人民日报 》   作者:杨海峰   编辑:戴杰
网站地图